孩子一直滑,怎麼說才肯聽?破解3C管教難題的溝通關鍵
- 怡心診所
- 1月2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3月25日
撰文者:吳敏瑄 諮商心理師
「ipad收起來了!聽到沒」、「再滑就沒收!到底要我講幾次?」如果這些話對你來說很熟悉,那麼你一定跟很多家長一樣,正為了孩子的手機使用感到頭痛。
現在的孩子,從小就接觸 3C 產品,手機、平板對他們來說,不只是娛樂工具,更是社交、學習,甚至紓壓的方式。但當家長看到孩子長時間盯著螢幕,忍不住擔心:「會不會沉迷?」「這樣對學業、人際有影響嗎?」於是,我們開始管、開始念,最後卻換來更多衝突,甚至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。
3C到底該不該管?怎麼管才有效?如何讓孩子願意聽、願意改變,而不是一味對抗?
3C不是問題,如何使用才是關鍵!
首先,可以先核對彼此對3C的使用信念:手機、平板、電腦是「工具」,而非玩具。
✅ 用3C查資料、學習新知
✅ 用3C和朋友聯繫、參與社群互動
🚨 無法控制使用時間、影響作息、人際、學業,這就會是需要關注的訊號!
簡單來說,除了關心孩子「用了多久」,更應該關注「用了什麼、怎麼用」。
為什麼孩子離不開3C?
其實,孩子也都知道要「少用一點」,因此父母的提醒容易在耳裡變成嘮叨,變成一根刺,在跟自己說自己做不夠好。
3C的使用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,背後涉及的,不只是單純的娛樂,也與歸屬感、自主性、自我價值感、成就感、維繫社交、情緒舒壓等心理需求有很大的關係。也因此,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理解孩子的需求、如何滿足孩子需求,是很重要的喔!
「沒收、禁止」真的有效嗎?小心反效果!
很多家長的第一直覺是「手機沒收就好」,但這樣做往往帶來反效果,像是:
❌ 孩子變得更抗拒,甚至偷偷使用
❌ 讓手機變得更「珍貴」,孩子反而更執著
❌ 失去學習自律的機會,未來沒有父母管時,反而容易失控
與其沒收手機,不如試試「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習慣」,讓他學會自己管理時間,而不是等著爸媽來管。
如何讓孩子願意放下手機?3個關鍵作法!
1.與孩子一起訂定「手機使用規則」
規則不是單方面訂出來的,而是需要雙方討論,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,同時對自己負責。先保持開放的態度,別否定孩子不切實際的計畫,聽聽孩子的想法,再篩選、調整成具體可行、雙方都願意嘗試的計畫。
2.別急著否定孩子,試著先理解他的世界
當孩子沉迷於某款遊戲或社群媒體時,不要一開始就批評,而是可以展現好奇:「你在玩什麼?」「這個遊戲有什麼有趣的地方?」讓孩子感受到尊重,願意與你分享。也可以坐在旁邊看他玩、跟著孩子一起玩,讓孩子感覺是被理解、被在意的,這樣才能真正影響他的行為。
3.創造「一起」的親子時光
有時候孩子沈迷3C,是因為現實生活沒有更有趣的選擇。與其只禁止,不如主動創造「一起」的活動,例如:一起運動、騎腳踏車、下廚、追劇、玩桌遊、看比賽或演唱會等等。重點不是做什麼,而是一起做。無需過多的語言,有時在這些互動中給彼此安靜的陪伴,無聲勝有聲!
3C已經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,與其用「禁止」的方式來對抗,不如用對話、理解、引導的方式,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習慣,讓3C不再是親子衝突的根源,而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橋樑。
※若有興趣瞭解更多,請留意怡心診所為孩子和爸媽所舉辦的親職講座和兒童團體~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