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
當孩子有特殊需求時,我的煩惱下該如何自處?—在照顧的多重角色中重獲穩定
撰文者: 蘇冀苓 諮商心理師 當養育開始變得超過想像的複雜~ 家長懷著對孩子的愛,會以不同方式呈現和表達,像是對孩子說出愛和鼓勵的話、照顧起居、提供穩定的未來生活和建立價值觀時給予的教養。愛,可以是不同形式和多種面貌的。只是有的家庭,會經歷到不同及較為困難養育經驗。可能是當...
怡心診所
10月4日


戀愛中的自己,為什麼很「難」愛
撰文者: 王奕勛 諮商心理師 「自從和他/她交往後,我覺得我好像變得……」「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被這些小事情影響?」「我好討厭這樣的自己!」 戀愛中的你,有沒有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?覺得自己變得不像原本的模樣。 也許你會做出平時不會做的事情,說出平時不會說的話,甚至情緒變得容...
怡心診所
9月26日


為什麼你無法停止關心壞消息?「末日滾動」正在偷走你的快樂。
撰文者: 魏子翔 諮商心理師 你可能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:下班回家想放鬆一下滑手機,打開IG、threads,結果一個不小心,從朋友的貼文動態,一路滑到國內負面新聞、政治對立、國際戰事、天災人禍...明明越看越沉重,手指卻停不下來,直到心裡感到空虛時,才驚覺已經滑到深夜。...
怡心診所
9月12日


用藝術治療作為青少年跨越情緒低谷的彩虹橋
撰文者:郭慧珍 藝術治療師/諮商心理師 您是否曾覺得有些情緒很難說清楚?或注意到孩子有心事卻不知道如何開口?在成長的過程中,青少年同時面臨學業壓力、人際關係、自我認同等多重挑戰,這往往也帶來難以調適的情緒困擾。當您考慮尋求專業協助時,除了口語諮商,藝術治療的非語言表達和易...
怡心診所
9月2日


這些行為,是孩子在跟你求救:如何陪孩子學會放鬆?
撰文者: 吳敏瑄 諮商心理師 小楷最近放學回家,經常像吃了炸藥的小暴龍。 明明在學校都好好的,老師說小楷情緒穩定,也跟同學玩得很開心,但一接到他,就開始為各種小事鬧脾氣。像是嫌安全帶太緊、冷氣的溫度不對、晚餐沒有想吃的就不吃…。 這些情緒、行為,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心裡的訊號:...
怡心診所
8月22日


不好意思說不?學會設立職場界線,是照顧自己的第一步
撰文者:張心怡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常常在工作中遇到這種情況:同事突然請你幫忙、主管臨時交辦事項、大客戶提前到訪,要你準備會議資料?明明自己的工作早就堆積如山,卻還是下意識地說出:「好,我來想辦法。」 每一次的「好」,也許是因為你重視團隊合作、願意挺身而出;也可能是責任感驅...
怡心診所
8月1日


如何協助神經多樣性青少年社會情緒學習 —支持獨特大腦,培養穩定情緒與健康人際
撰文者 郭慧珍 諮商心理師/藝術治療師 為什麼要導入社會情緒學習?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,青少年面對的挑戰越來越複雜,包括學業壓力、人際適應、家庭期望、自我認同與社群影響等。根據教育部統計,台灣青少年自傷、自殺、拒學、輟學等問題有逐年上升趨勢,反映出台灣教育體系在社會情緒教育...
怡心診所
7月25日


家庭照顧者的自我照顧:愛人更要愛自己
撰文者:陳淑文 諮商心理師 在我們的文化中,「孝順」、「責任」、「犧牲奉獻」常常被視為無可動搖的價值觀,尤其當家中有年邁父母、慢性病患或長期失能的親人時,許多人成為了「家庭照顧者」,或有甚者有人辭職在家,全年無休的家庭照顧者成為唯一的生活重心。他們是撐起家庭的一雙手,日以繼...
怡心診所
7月14日


愛裝酷、愛逞強,內心其實充滿不安?從《混沌少年時》看青少年偽成熟行為背後的群我掙扎
撰文者:魏子翔 諮商心理師 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,「做自己」與「被喜歡」常常是兩股拉扯的力量。一方面,他們渴望忠於真實的自己,另一方面,卻又害怕被排擠與孤立,於是選擇以裝酷、逞強等行為融入群體。2025年初的Netflix神劇《混沌少年時》(Adolescence)與現代心理...
怡心診所
6月11日
文章分享
bottom of page